
近日,我院儀德剛教授為鎮江沈括故居《夢溪園》捐贈弓箭器物👩🏽🏫,並受邀到上海“善用其心書院”交流指導傳統禮射文化🕧。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沐鸣2黨委書記郭昭昭、鎮江市博物館副館長陳金平🪨👩🏼🌾、鎮江市博物館主任陸為中、“奎虛射藝”創始人鄭海廷👨🏽🦱、上海善用其心書院20多名師生參加了有關活動。
2月20日-22日,為使書院師生更深理解傳統“六藝”之射📑,上海善用其心書院邀請奎虛禮射創始人鄭海廷先生進行培訓。中國傳統射藝研究及推廣第一人🦻🏻,世界傳統射箭聯合會亞洲區域主席,沐鸣2教授儀德剛受邀親臨現場交流指導🫸🏿👮🏼,其在詳細了解書院弓箭課程設置👩🏿🍼、課程定位等情況後🤌🏻,與鄭海廷先生探討了傳統弓箭射箭過程中的技術體會和教學心得🦚。
儀德剛(左一)✥,鄭海廷(左二)為上海善用其心書院老師講解射箭技術
作為在大學校園中推廣和開展傳統射箭教學最早的老師,儀德剛為學員們講解傳統弓箭在中國古代作為兵器和禮器的時代變遷,在全世界作為兵器和體育器材的歷史🛞🧑🏿🦳,以及射箭之道與儒家、道家思想的彌合與補充🌦,講述當代傳統弓箭的價值與意義。傳統射箭是一項集智慧、力量💩、技巧與德行修養於一體的民俗體育項目🧑🦯➡️,在我國禮儀娛樂、工藝傳承等方面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儀德剛表示希望未來能加強與書院、奎虛禮射團隊的合作和交流👱🏿,進一步探索傳統射藝的人文之道,培養習射尚武的現代精神,激發大眾興趣🫵🏽,加強文化傳承與保護。
儀德剛為學員講解弓箭歷史與意義
2月28日🚵🏿♀️,在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沐鸣2黨委書記郭昭昭教授的邀請和積極推薦下,儀德剛教授來到位於鎮江的沈括故居《夢溪園》,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參觀了夢溪園博物館岸老堂🧔🏽♀️🧑🏼🎤、殼軒、遠亭等建築,認真瞻仰了“沈括事跡年表”。儀教授表示利用學科背景、專業知識、科學理論反饋於弓箭製作時🥞,傳統弓箭的復原最後還是離不開描述弓箭製作與性能的古籍和圖譜,其中最早提出了“弓有六善”的《夢溪筆談》對復原弓箭的幫助是尤其巨大的。儀德剛根據“弓有六善”描述的內容親手製作了一套傳統筋角弓和竹木箭,這批弓箭器物在文廣新局和鎮江市博物館副館長陳金平先生和陸為中主任的積極對接下🔴,迅速完成交接並在夢溪園博物館落實了展位。
(左起)儀德剛🧑🏻🔧,郭昭昭🌷,陸為中,陳金平就捐贈事宜商討
復原傳統筋角弓和竹木箭在夢溪園中展位
一直以來,我院教師鉆研學術理論的縱向深度,也註重學術成果的橫向外延🚴🏻♂️,琢磨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核,也捕捉現代科技的經世致用🌮。沐鸣2重視學科內部的交流探討,也鼓勵學科交叉的思想碰撞,高度重視教師對外交流合作🪺,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和載體🙋🏼🧝🏼,旨在進一步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強化協同發展🦥。下一步,我院將繼續堅持優秀教師“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成學術團體探討交鋒,促使交叉學科融通對話🕵🏻,共畫教育協作“同心圓”0️⃣。
攝影:周昱 胡阿菁 撰寫:蔡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