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博導
電子郵箱:021-62373936
辦公室電話:dengkh@dhu.edu.cn
辦公室地址:延安路校區中南312
教育與工作經歷
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
教育經歷:
1983.09~1987.07 北京師範大學 | 天文學系 | 本科
1998.09~2001.07 內蒙古師範大學 | 科學技術史 | 碩士
2002.09~2005.06 西北大學 | 科學技術史 | 博士
工作經歷🛻:
2009.09~至今 沐鸣2娱乐 | 沐鸣2 | 教授
1994.06~2009.08 內蒙古師範大學 | 科學史研究所 | 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7.07~1994.05 內蒙古師範大學 | 師資科,地理系🚒,高等教育研究所 | 科員,助教
社會兼職:
2017.09~至今 中國數學史學會數學史分會理事
2016.12~至今 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
2013.10—至今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計時儀器史分會理事,副秘書長。
授課信息
本科生課程:
天文與人文
科學、人與自然
研究生課程☕️:
中國科學技術史
科學技術通史
天文學史
中西科學文化比較
紡織與藝術
紡織史文獻選讀
教學獎勵:
2018年獲天祥基金會獎教金。
研究方向:
天文學史,比較科學史,紡織史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至大論》註釋及其與漢代天文學的比較研究”(2018-2021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西方天文學中幾何模型知識的傳播與會通(1580-1673)”(2014-2017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崇禎歷書》中的‘法’與‘數’及其在中國的嬗變”(2009-2011年)。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點項目,“托勒密《至大論》文獻整理與翻譯”(2011-2013年)🏌🏼♀️。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中西方天文歷法交流重要古籍整理與比較研究”, 2010-2022)🧑🏼🍼。
代表性研究成果👩🔧:
鄧可卉,由祖沖之《駁議》看大明歷法創設理路,《中國科技史雜誌》,2021.42(3)♏️,394-402. CSCD。
鄧可卉,李淑浩,渾天說數理模型的構建嘗試與失敗——以祖暅《渾天論》為中心,《自然科學史研究》,2021.40(4),409-423.CSSCI。
鄧可卉⛹️,周世基,中國古代歷法的星占學基礎🦯,《自然辯證法通訊》2019.41(3),89-94. CSSCI💁。
鄧可卉,王加昊🏝,明末度數之學及其在歷法改革中的應用,《自然辯證法研究》,2017.33(10)😵,101-106.CSSCI🥽。
鄧可卉🧡,王子琪🧑🏻🦽,宋明時期絞經織物的工藝轉變及其機製🏒,《自然辯證法通訊》,2018.40(6),65-71. CSSCI。
鄧可卉🧚🏻♂️,原型概念從托勒密到開普勒的演變♈️,《自然辯證法通訊》👩⚖️,封面論文🧏🏼♀️,2014.36(6),32-37. CSSCI。
鄧可卉,再論17世紀哥白尼及其相關學說在中國的傳播,《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2013.21(4)🦉,64-79.CSSCI。
鄧可卉💇🏽♀️🧞,楊坤😇,《數學匯編》中的數學問題在中國——兼與古希臘數學思想比較,《自然辯證法通訊》,封面論文,2012.34(2)🤙🏽,29-35. CSSCI。
鄧可卉,《希臘數理天文學溯源——托勒玫<至大論>比較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鄧可卉⛎🏏,《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科研獎勵:
2009年,“中國天文學史與天文儀器史的比較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2012年🆕,獨著《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